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,将方孝儒(字希直,一字希古,明初浙江宁海人)招至南京,委以翰林侍讲学士之职。建文帝年纪尚轻,缺乏治国治军的本领。因方孝儒是他的老师,更受到百般信赖和倚重,“国家大事,辄以咨之”。方孝儒对建文帝赤胆忠心,全力扶持。建文帝害怕他的叔叔们王权过大,拥兵为患,就采用齐秦、黄子澄的削藩建议,但遭到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诸王的反对。
朱棣在攻下南京后,篡得大明皇位。迫令翰林侍讲学士方孝儒,为他起草即位昭书。方孝儒宁死不从,掷笔于地说:“死即死耳,诏书不草!”燕王大声说:“诏不草,灭汝九族!”方孝儒针锋相对的说:“莫说九族,十族何妨!”方孝孺说:“好,我写!” 从地上拾起笔来,大书四字“燕贼篡位”。朱棣大怒,他命人拿刀来从方孝孺的嘴角直割到耳旁,并将他投入监狱。见方孝孺仍不屈服,朱棣就下令把方孝孺在午门内凌迟处死。相传明宫午朝门内丹墀上的血迹石,即为方孝儒鲜血所溅而成。古代帝王处死大臣,一般都在刑部天牢、闹市行刑,或者推出午门外斩首,在午门内杀人是没有先例的。由此可见朱棣对方孝儒怨恨之深。方孝儒在就义前,作绝命赋道:“天降乱离兮,孰知其由;奸臣得计兮,谋国用犹;忠臣发愤兮,血泪交流;以此殉君兮,抑又可求?呜呼哀哉,庶我不尤!”’ 朱棣处死方孝儒后,仍不解心头之恨,下令灭他十族。方孝孺的九族加上他的朋友、门生也算作一族,共873人,全部处死,行刑就达7日之久,其我氏始祖步(布)臣字天象(大梁(今河南开封)小沟人,洪武辛未年进士,初任陕西凤祥知府,后升湖广四省巡按),因为是方孝孺的门生而被杀害。始祖母卢氏太君携三子星夜出逃,途中改“步”姓为“布”姓。所携三子分别落户于现山东省阳谷县大布乡为长子(即我二始祖,讳节)。泰安肥城(次子)和荷泽成武(三子)。布氏祠堂现在我村阳谷县大布乡家庙布,自清朝以来,屡有修缮,最近一次续家谱于1995年春,当时肥城、成武两地皆有族人参加。但他们两支并没有改为“布”,仍沿姓“步”,时至今日不知有何变故。
由此,我们家族几乎都在大布乡,分居八个村,人称“八布”:家庙布、双庙布、前海布、东布、新布、羊皮店布、前楼布、后布,人数在八、九千左右。其中,有些族众分布全国各地,但人数不多,具出自于大布乡。 所知或有缺漏,希族人、贤士多加雅正,更希望同宗之人联络,以振我布氏家声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