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.课程设计理念和思想
1、生活在当今的信息时代,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,也面临着一个更为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。因此,如何安全规范地进行信息活动,预防计算机病毒,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,以确保信息安全,这是信息活动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。
2.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青少年要树立安全的信息意识,学会病毒防范、了解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;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,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。

二.学生情况分析
1、         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的高一学生。
2、         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、处理、表达能力。
3、         会使用搜索引擎基本方法获取网络资料。
4、         对信息安全还没有足够认识。

三.学习目标:
1、知识与技能
以冰河木马病毒为例了解病毒传播的途径及其破坏性;
了解常见的几种“毒王”级病毒的来源及破坏性;
经过讨论懂得怎样进行病毒防范;
通过案例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,增强法律意识;
课余利用网络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2、过程与方法
设置悬念,启发式学习: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使学生快速投入到课堂学习状态,学生通过一个病毒实例的传播和破坏过程,亲自体验病毒的危害性,并启发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有关病毒的信息。
案例学习:通过大量案例学习,更进一步了解病毒的由来,了解计算机犯罪者的动机和所造成的后果。

3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教育学生在互联网上从事信息活动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,并懂得一定的防范措施,更不能以身试法,要从自己做起,自觉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不能做有害社会和他人的事情。要记住“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”。

四.学习方式
设置悬念,问题驱动,案例学习,小组讨论,课后自主探究方式。

五.课前准备
1、激发学生兴趣的冰河木马;
2、网络畅通的多媒体教室;
3、必要的课件。
六.教学过程:

教学环节         教师活动         学生活动         设计意图
情景导入(3分钟)         给学生展示上网时收到的一条留言信息:烟蓝妹妹,最近一段时间没有上网了,昨天一上来,看见你一个劲的和很多人在聊天,说话的态度和语气似乎不像是你的风格,应该不会是你吧,可装得也够像的,我录了视频,你打开看看:http://www.dsmark.com/share.exe,请同学们帮老师拿个决定,要不要打开看看。        

生: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回答老师:自己一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。        

制造悬念,引起学生兴趣,调动学生参与,同时也是对学生做个关于信息安全意识的调查。

教学环节         教师活动         学生活动         设计意图
演示木马的危害(15分钟)         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完成下面两件事情:(一)点击“开始”——“程序”——“Symantec clint security”——“客户端”——   点击“配置”,将“启用文件实时防护”前的勾去掉。(二)上到信息技术学科网站下载所谓的视频文件,并下载到自己的电脑里。师:如果是让我赶快打开看看的同学是没有任何信息安全意识的,你们可知这样的后果将是什么。教师在讲台用冰河软件搜索刚刚打开了“视频”文件的同学,并随意挑一个演示,此时学生的C,D,E全部暴露在老师电脑前,老师可调出学生正在操作的任何屏幕?        

听讲,看老师演示         让学生亲身体验病毒的危害,知道上网没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将会导致怎样严重的后果。
        
简单讲解木马病毒攻击的过程:动听的语言诱骗对方运行木马文件,从而达到入侵的目的         学生听讲,观看         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,让学生对特洛伊木马的入侵有更深层次的认识
分组合作学习         教师分配任务:按事先分好的小组为单位,根据教师屏幕展示的方法,自行使用特洛伊木马进行攻击,教师巡视指导,调控课堂气氛;        
小组为单位,了解木马入侵的过程和破坏性        

让学生动手,学生可学习到特洛伊木马种植的常见方法,为后面学习预防木马入侵做好知识准备

教学环节         教师活动         学生活动         设计意图
进一步介绍几种“毒王”级的病毒。         1、CIH病毒的由来,症状和危害性以及作者其人。2、求职信病毒的特征3、震荡波病毒的危害以及作者其人。4、女鬼病毒的特征(引导学生正面理解:病毒给我们的计算机带来如此多的麻烦,而很多制造病毒的电脑天才通常是一不小心,酿成大货。        

思考 回答 讨论        

加深学生对特洛伊木马攻击的认识,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木马攻击的特点来制定预防措施,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、安全的上网习惯。

教学环节         教师活动         学生活动         设计意图
师生归纳总结         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病毒的危害体现在哪些方面。         和老师一起思考,回答老师提问,一起做归纳总结的工作。         使学生对病毒的危害有个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。

学生讨论         针对网上存在这么多的安全隐患,想想我们应该怎样做。。。。。。看看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》选择与自己学习生活最密切的方面谈谈我们不要去做。。。。。。         小组讨论,将讨论结果记录在Ispration 软件中,讨论完后,将讨论的结果在全班展示,讲讲大家讨论后一致认同的结果。学生讨论在互联网上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?

教学环节         教师活动         学生活动         设计意图
案例分析         给出教师预先制作好的案例,请学生分析,该案例应该给予怎样的处罚。然后和法律给予的处罚结果做对比。让学生记住:“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”的道理。        

学生思考,作出判断。        

从对比的结果,以案中人最终判处无期徒刑的结果,给学生一个意外的强烈震撼,让学生明白技术既可结出善良之果,也可催生罪恶之花。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,使用者的意图决定了技术应用的后果和道德判断
课后查杀病毒          上网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,研究病毒的查杀方法。         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有关木马查杀的方法,解决演示过程中种植在自己电脑中的木马病毒。         “进攻-预防-查杀”全方位教导学生学习防御病毒入侵的知识,树立信息安全的意识。

附件内容:案例材料+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》
[案例分析]
2003年10月5日13时12分,甘肃省临洮县太石镇邮政储蓄所的营业电脑一阵黑屏,随即死机。营业员向上级报告之后,公安部门立即立案侦察,经过一段时间取证,犯罪嫌疑人张少强交待了全部犯罪事实。10月5日,张少强在会宁利用笔记本电脑侵入邮政储蓄网络后,非法远程登录访问临洮太石邮政储蓄所的计算机,破译对方密码之后进入操作系统,以营业员身份向自己8月末预先在兰州利用假身份证开设的8个活期账户存入了11笔共计83.5万元的现金,并在退出系统前,删除了营业计算机的打印操作系统,造成机器故障。第二天,他在兰州10个储蓄网点提取现金5.5万元,并将30.5万元再次转存到他所开设的虚假账户上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